「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的故事

「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的故事

獲得了在「澠池會」上的外交勝利之後,趙王占了很大便宜,很有面子、很風光的回到趙國,還帶了一個人質回來,所以他覺得藺相如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於是就命令藺相如為上卿,就是一國最高的爵位,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所以廉頗就很不高興。

廉頗說我這樣一個將軍,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出去打仗的時候風餐露宿,冒那麼大的危險九死一生為趙國開疆拓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而位居吾上。藺相如就這麼說說話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了。他說將來如果有天見到藺相如的話,我一定要侮辱他一下,藺相如聽到這話之後就不上朝,為了避免跟廉頗相見。

有次藺相如出去的時候,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駛過來,藺相如馬上命令自己趕車的人把車趕到旁邊胡同裏邊去,等到廉頗的車子過去以後他才出來,所以廉頗在外邊更加趾高氣昂,藺相如不敢惹我是吧!他覺得自己牛得不得了,那麼藺相如手下的那些門客們就面子上掛不住了,他們跑到藺相如面前跟藺相如說,說我們拋棄自己的家庭,拋棄自己的土地,來跟你是為甚麼呢?是因為你是一個大丈夫啊!那你怎麼現在這麼窩囊?你的爵位比廉頗高,你不但不敢跟廉頗爭,哪怕是在大街上見到他都跟耗子見了貓一樣,我們實在是太沒面子了,如果你這樣懦弱的話,我們就不跟著你了,我們都走了。

藺相如說你們先別走,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廉將軍和秦王誰更厲害?還用說嗎?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啊,他說以秦王如此的威勢,我藺相如都可以在朝堂上喝斥他,而且辱其群臣,像我這麼一個人雖然說不怎麼爭氣,但是我難道會怕廉將軍嗎?我只是想這麼一個問題,這在《史記》裏邊是很有名的一句話,他說「顧吾念之」,我就想這麼一件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彊秦之所以不敢打我們,「徒以吾二人在也」就是因為害怕我和廉頗,我之所以不跟他爭「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我是把國家大事放在前面,把我個人的恩怨放在後面。

底下門客聽完之後很感動,後來這件事情就傳出去了,傳到了廉頗那裏,廉頗聽到之後慚愧得不得了,於是他就把自己的上衣都脫了,光了脊梁在身上綁了一個藤條,然後到藺相如的家門口,跪在門口,這就是「負荊請罪」,荊就是藤條,意思就是我犯了罪,打我一頓吧。藺相如一看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也很感動,出了門把廉頗扶起來。廉頗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像我這樣一個見識淺陋的人,沒有想到你是如此的大度!於是兩人握著手就相持泣下,結為「刎頸之交」。「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這兩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這裏要說一下,其實藺相如不是僅僅是有口舌之勞,他也是領軍打過仗的,按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記載,他曾經派兵攻打過齊國,一直打到齊國一個叫平邑的地方。其實如果沒有藺相如「將相和」這段故事的話,藺相如他只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他去騙秦王把和氏璧騙回來,完璧歸趙,非常勇敢。但是有了他「將相和」故事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非常寬容大度的人。

藺相如靠自己的謙下去贏得別人的人心,謙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美德,藺相如可以說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敵人面前的話剛烈;在自己同僚面前他謙下。老子講過一句話:「江海之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就是說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河流匯聚的地方,是因為他把自己擺得比所有河流都要低。那麼藺相如就是以謙下贏得同僚真正的尊敬。司馬遷對藺相如有一個評價:「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第十九集《完璧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