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的故事

「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的故事

獲得了在「澠池會」上的外交勝利之後,趙王占了很大便宜,很有面子、很風光的回到趙國,還帶了一個人質回來,所以他覺得藺相如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於是就命令藺相如為上卿,就是一國最高的爵位,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所以廉頗就很不高興。

廉頗說我這樣一個將軍,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出去打仗的時候風餐露宿,冒那麼大的危險九死一生為趙國開疆拓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而位居吾上。藺相如就這麼說說話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了。他說將來如果有天見到藺相如的話,我一定要侮辱他一下,藺相如聽到這話之後就不上朝,為了避免跟廉頗相見。

有次藺相如出去的時候,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駛過來,藺相如馬上命令自己趕車的人把車趕到旁邊胡同裏邊去,等到廉頗的車子過去以後他才出來,所以廉頗在外邊更加趾高氣昂,藺相如不敢惹我是吧!他覺得自己牛得不得了,那麼藺相如手下的那些門客們就面子上掛不住了,他們跑到藺相如面前跟藺相如說,說我們拋棄自己的家庭,拋棄自己的土地,來跟你是為甚麼呢?是因為你是一個大丈夫啊!那你怎麼現在這麼窩囊?你的爵位比廉頗高,你不但不敢跟廉頗爭,哪怕是在大街上見到他都跟耗子見了貓一樣,我們實在是太沒面子了,如果你這樣懦弱的話,我們就不跟著你了,我們都走了。

藺相如說你們先別走,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廉將軍和秦王誰更厲害?還用說嗎?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啊,他說以秦王如此的威勢,我藺相如都可以在朝堂上喝斥他,而且辱其群臣,像我這麼一個人雖然說不怎麼爭氣,但是我難道會怕廉將軍嗎?我只是想這麼一個問題,這在《史記》裏邊是很有名的一句話,他說「顧吾念之」,我就想這麼一件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彊秦之所以不敢打我們,「徒以吾二人在也」就是因為害怕我和廉頗,我之所以不跟他爭「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我是把國家大事放在前面,把我個人的恩怨放在後面。

底下門客聽完之後很感動,後來這件事情就傳出去了,傳到了廉頗那裏,廉頗聽到之後慚愧得不得了,於是他就把自己的上衣都脫了,光了脊梁在身上綁了一個藤條,然後到藺相如的家門口,跪在門口,這就是「負荊請罪」,荊就是藤條,意思就是我犯了罪,打我一頓吧。藺相如一看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也很感動,出了門把廉頗扶起來。廉頗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像我這樣一個見識淺陋的人,沒有想到你是如此的大度!於是兩人握著手就相持泣下,結為「刎頸之交」。「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這兩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這裏要說一下,其實藺相如不是僅僅是有口舌之勞,他也是領軍打過仗的,按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記載,他曾經派兵攻打過齊國,一直打到齊國一個叫平邑的地方。其實如果沒有藺相如「將相和」這段故事的話,藺相如他只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他去騙秦王把和氏璧騙回來,完璧歸趙,非常勇敢。但是有了他「將相和」故事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非常寬容大度的人。

藺相如靠自己的謙下去贏得別人的人心,謙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美德,藺相如可以說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敵人面前的話剛烈;在自己同僚面前他謙下。老子講過一句話:「江海之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就是說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河流匯聚的地方,是因為他把自己擺得比所有河流都要低。那麼藺相如就是以謙下贏得同僚真正的尊敬。司馬遷對藺相如有一個評價:「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第十九集《完璧歸趙》

「完璧歸趙」的藺相如

「完璧歸趙」的藺相如

在趙惠文王十六年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完璧歸趙」,這年趙惠文王得到了一塊和氏璧,當時秦昭襄王就寫了一封信跟趙王商量,他說聽說你得了一塊非常美的美玉,所以願意以十五座城作為代價,希望來交換這塊玉。

當時趙何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如果你不給呢,秦國很強大,要來打你把東西搶過去你是無可奈何的;可是你給他的話呢,他也可能是個騙子,玉到手之後是不會給你城池的。趙惠文王就跟底下的人商量,大家都沒主意。

趙惠文王手下有一個宦官叫做繆賢,繆賢他就推薦了一個人,這人就是藺相如。藺相如這人是一個很懂政治,也很懂得人心理的這麼個人,當時繆賢給趙王講了個故事,他說藺相如是他的一位門客,有次我犯了罪,得罪了大王,所以說我就想逃到燕國去,藺相如就攔住我,問我要逃到哪裏?我說要去燕國,藺相如就問我說:你了解燕國的國君嗎?我說了解啊!藺相如就說:你怎麼了解他的呢?

然後繆賢就講:有次趙國和燕國兩國搞一些外交禮儀活動,兩個國君見面喝酒,在宴會上燕王偷偷拉住我的手對我說:希望能和你交一個朋友。因為這樣,我覺得燕王還是挺重視我的,挺看重我的,所以我就想去投奔燕王。藺相如說:燕王重視的不是你,他重視的是你這個位置,因為你是趙王的寵臣,而趙國強,燕國弱,他是希望借助你和趙國搞好關係。如果你因為得罪了趙王而跑到燕國去的話,他馬上就會把你抓起來,送回給趙王做一個人情,怎麼會庇護你呢?!繆賢一想就明白了。

很多人其實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別人對你客氣,可能不見得是對你好,看重的是你的權力,或者是看重你的財產,或者看重你能為他做甚麼事情。繆賢當時這個事沒想明白,被藺相如一語道破。所以繆賢就覺得藺相如是一個很懂得人物心理的人,他就問藺相如現在怎麼辦?燕國也不能去,不是沒退路了嗎?藺相如說你犯了這個事兒,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你只要去誠心誠意的向大王認個罪,大王是不會把您怎麼樣的。

繆賢就聽了藺相如的話,「肉袒伏斧質」就是把自己的上衣脫光了之後,躺在砧板上表示自己要認罪,果然趙王就赦免了繆賢,所以繆賢認為藺相如是一個人才,他就把藺相如推薦給了趙王。趙王於是召見藺相如,他問藺相如寶玉是應該給還是不應該給?

藺相如他沒有去分析利害、分析是非、或者分析曲直,他說如果秦國出了這麼大的價錢,我們還不肯給的話,那我們趙國就理虧了。如果我們給了秦國,但他不給我們城池的話,秦國就理虧了。現在趙國軍事上已經是弱勢了,我們跟秦國相比,在道德上我們不能再處於弱勢,所以我的想法是:應該把玉送給秦國。

趙何還是有點兒猶豫,那如果秦國不給我們城池怎麼辦?藺相如就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完璧歸趙」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於是藺相如就帶了寶玉到了秦國,到了秦國之後,秦昭襄王很得意,要拿寶玉過來看,看完之後他又傳給大臣看,大臣看完之後又傳到後宮給美人看,隻字不提要給趙國十五座城的事。

藺相如當時一看寶玉已經給了秦王,要想完璧歸趙的話怎麼辦?他就必須得做兩件事--第一件事:得把寶玉給騙回來,騙到自己手裏邊去;第二件事:他得想辦法把寶玉送回到趙國去,這中間是需要時間的。於是他就撒了兩個謊,他跟秦王說「璧有微瑕,請指示王」說這個寶玉上有一個小黑點,你沒看見,我要給你指出來。

秦王說就把寶玉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拿到了寶玉之後,他就開始退、退、退,就退到了一個柱子旁邊,背靠著柱子,為甚麼呢?因為這樣後面不會有人來搶,等於是柱子把他擋住了,他拿著寶玉之後斜著眼睛看著柱子,然後跟秦王講,他說:當時我來送寶玉的時候,很多人就懷疑秦國是不會給趙國城的,但是我認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普通老百姓互相之間說話都是算話的,何況秦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國君!

所以我就把這個寶玉帶來了,沒想到大王拿到寶玉之後如此的輕慢,不但給大臣看,還傳給後宮的美人,我看你是根本沒有一點誠意要把十五座城給我們。如果你要逼我的話呢,今天我的腦袋就和這個玉一塊撞碎在這個柱子上!然後他就做出一個要跟這個寶玉一塊撞碎的樣子。

當然秦王就很緊張了,他說你不是要十五座城嘛,等一下,然後他就把有司叫過來,拿地圖來,說哪座城、哪座城,藺相如一看就知道他沒誠意要給。然後藺相如就撒了第二個謊,他說我在來秦國之前,我們趙王非常重視這件重大的外交活動,所以他當時沐浴齋戒,就是不喝酒、不吃肉、不碰女人,一共五天的時間,然後恭恭敬敬的寫下國書,讓我把寶玉送過來。如果大王想要得到這塊寶玉的話,請你在宮殿裏邊也齋戒五日,然後要設下九賓之禮,最隆重的外交禮節來迎接這塊寶玉,這樣我才可以把寶玉給你。

秦王一看寶玉在藺相如手裏邊,也沒辦法嘛,就答應了。藺相如就回到了自己的館驛,藺相如撒了第二個謊為的是爭取五天的時間,可以把寶玉偷偷的走私出秦國。他一回到館驛,馬上要一個手下穿上粗布衣服,打扮很窮的樣子,然後把寶玉纏在身上,從小道偷偷的回到趙國去了。

過了五天以後,秦王在朝堂上設九賓之禮,準備迎寶玉,傳藺相如進來,藺相如當時進來時,大搖大擺,兩手空空,秦王說寶玉呢?藺相如說寶玉已經送回去了,送回趙國了。秦王就很怒,藺相如就說,他說秦國從秦穆公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個國君了,沒有一個國君不是騙子!他就給他舉例子:張儀欺楚呀、商鞅欺魏呀、孟明欺晉,給他舉了一些例子,說秦國的國君從古到今從無信義,所以說我非常害怕一旦把寶玉給了你,大王不給我們城?

現在天下大勢是這樣的,秦強而趙弱,如果你把十五座城給趙國的話,趙國是不敢不把玉給你的,所以我的建議是你先把城給趙國,然後趙國再把寶玉給你,這就像做生意一樣,款到發貨、貨到付款。那麼當時秦王就很生氣,底下大臣也非常生氣,藺相如最後還說了一句話:我知道我欺騙了大王是犯死罪的,請把大鍋架起來,我可以跳到油鍋裏邊去。當時秦王看到藺相如這麼無畏,而且他講話慷慨激昂,好像自己很占理的樣子,所以秦王說:哎呀,算了算了,即使殺了你,寶玉也不會到我們秦國來的,你還是回去吧。反而是把藺相如禮送回到了趙國。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第十九集《完璧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