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核心(下)

儒家文化的核心(下)

那麼在「仁」下面的話就是「義」,甚麼叫做「義」呢?「義」這個字在字典中的解釋就是一件事情應該去做,那麼一件事情到底應不應該做?憑甚麼來判斷?那麼當然君子和小人在這方面是有分別的,這叫做「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從道德來判斷這件事情應不應該做;小人是從利益出發,來判斷這件事情應不應該做,這也是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分別。

儒家的「義」指的是如果一個事情在道德上應該做的話,就應該全力去做,簡單的說就是為做而做,一件事情不考慮它是否能夠做成,首先在道義上它是應該做的,那麼就竭盡全力去做。那麼如果一個人竭盡全力去做了,仍然沒有把一件事情做成,孔子就把這樣的情況歸為「天命」,也就是天的意旨。

孔子的一生就是對「仁」、「義」、「知天命」思想的實踐,他生活在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期,政治大動蕩的時期禮崩樂壞,孔子周遊列國,他像蘇格拉底一樣逢人必談,他希望君、臣、父、子都能過上有道德的生活,但是卻沒有甚麼人真正的採納他的主張,儘管他碰了很多壁,吃了很多苦,但孔子從不後悔。因為他做這件事情就是出於「義」,是一種道德上的考慮,是為做而做。

孔子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就是說君子要出仕做官的話,是為了推行自己的理想,至於說我的理想在這個社會是不能實現的,我早就已經知道了。所以孔子抱著這樣一種心態,儘管他知道他不會成功,但是他仍然竭盡全力去做。這裡所講的「天命」,這就是天的意旨,或者說是宇宙的規律,或者說是神的安排,那已經是超出孔子控制之外的事情了。

很多人認為相信天命會讓人消極,如果從孔子對「義」和「天命」的解釋,我們就會看到,相信「天命」不但不會讓人消極,反而會讓人豁達,正因為在孔子的心目中沒有做成和做不成這一說,只要自己盡力去做就沒有甚麼可後悔的,所以這樣的人他的心中就永遠沒有憂慮,因為他不會為結果而縈懷,所以孔子又說「君子坦蕩蕩」,他從來不會為了結果而感到憂慮,同時孔子又說「仁者不憂」,孔子認為懂得了「義」和「天命」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因為他出於道義做事,而對於結果如何毫不縈懷,所以孔子講「君子喻於義」,又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孔子一直到五十歲的時候才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剛才我談到孔子在講述自己一生的時候,他說「吾五十而知天命」,而在這個時候,孔子開始了另外一種愛好,就是攻讀《易經》。我們知道《易經》就是講宇宙運行規律,包括人事變化的一本書,孔子晚年的時候喜歡讀《易經》。成語「韋編三絕」就是講孔子翻閱《易經》把穿竹簡的牛皮繩子翻斷了三次。

孔子的一生非常坎坷,他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所以孔子說「吾少也賤,故能多鄙事」就是我從小的時候,家裡邊就很窮,他做過管理倉庫的小官,也管過放牧牛羊的工作。孔子他的身分是「士」,大家知道這在春秋戰國年間,社會地位最高的是周天子,周天子下面是諸侯,諸侯下面有大夫,大夫下面有士,這四個階層是貴族階層,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只有貴族是可以受教育的,也就是說孔子作為一個士人,他有受教育的權利。

但是比士更低一級的就是庶民,他們是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的,而孔子他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主張,叫做「有教無類」,就是我不管你出生到底是貴族還是平民,只要你交學費上來,那麼孔子就教你,所以孔子他促成了學術的下移,打破了過去學在官府的傳統,過去的學術是由官府來壟斷的,而孔子把學術或者說對學問的探討,普及到了整個社會,所以很多人認為孔子是中國第一個平民教育家。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第八集《吳越爭霸》

儒家文化的核心(上)

儒家文化的核心(上)

子貢由於他的才能和高超的辯論遊說技巧,使得他在列國的權貴間名聲鵲起,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這樣寫道:「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孔子弟子中子貢最為富有,他每到一個國家,那些國君都對他非常的尊重,而他卻是孔子的弟子之一,這樣就更為孔子贏得了許多尊重。然而也有人因為子貢的財富和辯才,認為子貢比孔子更加高明,魯國的大夫就公開在朝廷上說:「子貢賢於仲尼。」

子貢聽到這種評價後說:「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意思是說自己的那點學問本領,好比矮牆裡面的房屋,誰都能看得見,而孔子的學問本領,則好比數仞高牆內的宗廟景觀,不得其門而入,何況能尋得其門的人又很少,正因如此,諸位才有這樣不正確的看法。那麼孔子又是個甚麼樣的人呢?

孔子是個聖人,也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很多人把孔子稱為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自述自己的生平時曾經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學說很博大,很多人認為孔子的學說核心在於禮和樂,當然孔子確實很重視禮樂,但是其實孔子學說的核心卻是「仁」。孔子講一句話:「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是一個仁人的話,要禮和樂又有甚麼用呢?

我們今天簡單的介紹儒家的三個概念:「仁」、「義」和「知天命」。

孔子是把「仁」排在首位的,「仁」通俗的講就是愛人,當然這種愛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人與人之間的你情我愛,也不是以親情,或者是家庭的親緣關係來決定愛一個人,或者是不愛一個人。孔子這種愛人可以說是「博愛」,這種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叫做「推己及人」,就是我自己覺得好的,那麼我希望別人也同樣能夠得到,比如說有的人他希望得到名譽、有的人希望得到學問。那麼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個道理在儒家也被稱為「忠道」。那麼「推己及人」的反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說我不喜歡的,那我也不推給別人,這個道理在儒家也被稱為「恕道」。所以說孔子講「仁」,但是也有人說孔子的道是「忠恕而已矣」。

當然孔子講的這種愛並不是無原則的,他是有一個道德的判斷在後面,並不是愛所有的人,比如說孔子曾經講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就是說一個有仁心的人,他會真心喜歡一個人,也會真心討厭一個人,當然討厭一個人,實際上是指討厭這人不當的行為,或者說是不良的道德,當然能夠做到這點是需要一定的原則的,也是需要有勇氣的,有的時候你真想討厭一個人的話,也是會得罪人的。

但是孔子也非常厭惡那種做老好人的人,他把這樣的人稱為「鄉愿」,孔子說這些人是「德之賊」,他們是損害道德的人,他們好像是做好人,好像是誰都不得罪,見到壞人他們也不敢得罪,而恰恰是因為他們的姑息與縱容,才形成了壞人行惡的土壤!子貢問孔子說:鄉裡邊的人都喜歡一個人,這個人是個好人嗎?孔子說不見得。子貢又說鄉裡邊的人都討厭他,那麼這樣的人難道是個好人嗎?孔子說也不見得。子貢說那甚麼樣的人算好人呢?孔子說鄉裡邊的好人喜歡他;鄉裡邊的壞人恨他,這樣的人才是一個好人!這個就是我上面講的「仁」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推己及人」。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第八集《吳越爭霸》

在2017年飛天藝術學院Middletown分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在2017年飛天藝術學院Middletown分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zhangtianliang2017speech-3/

各位畢業生,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很榮幸能在這裡向諸位致辭。高中畢業是人生中的一個里程碑,當你們穿上畢業服的時候,意味著你們已經18歲了,變成了一個成年人!現在的高中畢業典禮,就像是中國古代的冠禮,就是在中國古代,男子到了二十歲的時候,就把頭髮盤起來,別一個簪子,然後戴上一個冠,冠禮就是成人禮,非常隆重,這意味著這個人就此成為了一個成年人,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了。

如果說,成年以前,我們的生活大多是由父母和老師安排的,那麼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會更加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你們將進入大學,廣泛地接觸社會,選擇你們的專業和職業。上面這些選擇非常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你們將以何種技能謀生,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們將選擇自己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家長和老師都希望通過教育,讓你們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是否聰明、是否能不斷學習、是否能夠把握機會,甚至在關鍵時刻是否有貴人相助等,但這裡我只想談談關於成功的其中三個要素。

最近我看到一則故事,上世紀六十年代,自由社會和共產陣營正處於冷戰時期,出於對美國航天事業可能落後於蘇聯的擔心,1961年,肯尼迪總統啟動了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1962年,當肯尼迪總統視察美國宇航局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個清潔工,正在清掃地板,肯尼迪走過去,問他在做什麼,清潔工回答說:「總統先生,我在幫助把人送上月球。」(”Well, Mr. President,” the janitor responded, “I’m helping put a man on the moon.”)

這個故事對許多人來說,都深具啟發性,清潔工沒有說:我在清洗地板,或者說我在賺每小時兩美元的工資。在他看來,雖然他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是卻是整個龐大計劃的一部分。因此,相比其它清潔地板的人來說,他認為他的工作被賦予了更大的意義。

因此即使在做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我們也要盡職盡責地做到最好,要像那些設計航天器的發動機、儀錶盤或逃生系統等等那些重要部件的科學家一樣,盡到你最大的努力,這是你成功的一個關鍵,既懷有遠大的目標,同時又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你能抱著這樣的態度去做清潔工,你就不會永遠都是清潔工。

這個故事的第二個層面的意義在於,一個事業的成功需要眾多人的配合,包括這個不起眼的清潔工。現在許多人都使用iPhone手機,一部iPhone手機的零部件來自於200多個供應商,比如提供內存、相機鏡頭、天線、外殼等部件的供貨商,中間經過400多道工序,這還只是硬件部分,此外還有整體設計、軟件開發、市場調查、統計、財務、法律、金融和人力資源等諸多部門的配合。

如果我們要想讓我們所參與的計劃能夠成功,我們除了做好分內之事,還要能夠積極配合他人,在許多書上、和人力資源部門交談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很多工作,並非只有一個人能做。從能力上來說,滿足一個職位要求的人很多,而最終被雇用的人,未必是能力最強的,但必須是能夠配合他人的人。

無論是開發一個成功的產品或做一個成功的企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能夠配合他人的人,並懂得如何讓他人一起協調配合的人,才能成就更大的事業。

上述兩個要素:盡力盡責、配合他人只是做事成功的要素。作為飛天的畢業生,你們還被賦予了更高的期待,就是做人的成功。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大變動的時代,人類歷史上經過了工業革命、電氣時代、電腦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等幾次飛躍性的發展,每次革命都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並造就出一批企業家和發明家,而今網絡把整個世界都聯繫在了一起,而伴隨著物質文明的繁榮,則是精神文明的衰退。

在世界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偉大的教育家,比如孔子,他是中國第一個私學教師,被尊為「大成至聖先師」和「萬世師表」;在印度,釋迦牟尼佛創立了佛教。當時釋迦牟尼佛有很多稱號,佛、如來、世尊等等都是他的稱號,他還有一個稱號叫「天人師」,也就是天上和人間的人都應該以他為師;古希臘的先知蘇格拉底也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最著名的學生柏拉圖創立了雅典學院。

這其實提出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也就是教育的目的絕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美德。當你們步入大學的時候,你們就會發現,與那些大師的時代乃至後來上千年的傳統教育相比,在現在的大學中,人文的精神已經缺失得非常嚴重了。因此,我今天想告訴各位畢業生的是,在未來的人生中,你們需要重新拾起這種人文的精神,在學習各種技能的同時,完善自己的道德。

這個世界上有不同職業的人,每種職業都有他的頂點,比如搞政治的人可能最高成就是當總統;搞法律的人可能最高成就是做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或者法學家;搞藝術的最高成就是成為大藝術家。但如果我們拋開職業,就一個人做人本身來說,能夠達到的最高成就是什麼?

按照中國儒家的觀點來說,做人最成功是能夠做到聖人;佛家認為,做人最成功的是能修成佛;而道家認為,能夠修成真人,這是作為一個人能夠到達的頂點。而通向這個頂點的道路,則是遵循聖者的教導,就像我今天找到了法輪大法的教導,並以「真善忍」為原則去生活,才能夠不迷失於世俗的洪流中。

因此,在未來的日子裡,我不僅祝愿你們學業有成,事業有成,更要祝愿你們,在這個光怪陸離、充滿誘惑的時代,能堅守住傳統的道德,乃至對「真善忍」的信仰,做一個真正成功的人。

2017年的畢業生,再一次祝賀你們!

-節錄自

章天亮的網頁》在2017年飛天藝術學院Middletown分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http://zhangtianliang.com/2018/04/2480/

 

從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汲取成功與快樂的智慧(下)

從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汲取成功與快樂的智慧(下)

我在講《笑談風雲》的時候,曾經提到過有一些做轟轟烈烈事業的人,比如說商鞅,這個人幫助秦孝公變法圖強,他為秦國製定的那一套法律跟政治制度,幫助秦國統一天下,他算是一個成功的人嗎?從做事的角度考慮,商鞅是很成功的;但是從做人的角度來說,他是很失敗的,因為到最後,秦惠文王殺商鞅的時候,滿朝文武包括老百姓,沒有一個人說他一句好話。這個人做人得多失敗,才能失敗到這種程度?

我在講《笑談風雲》第二部的時候提到過,有一個叫晁錯的,他向漢景帝上「削藩策」,漢景帝聽了他的話。到最後,也確實是按照晁錯的建議削藩,解決了封國的問題,晁錯的事情做得很成功啊!他的的政治理想實現了,但是晁錯最後死得很慘,「吳楚七國之亂」中,晁錯被腰斬,晁錯死的時候,滿朝文武也沒有一個人說他的一句好話,因為晁錯為人很失敗。《史記》上說,晁錯為人「峭、直、刻、深」,這個人的話很嚴厲,對人心也狠,又很苛刻,挑人毛病,雖然他講的話是對的,他要做的事情也沒錯,但是由於他做人的失敗,最後導致他自己也死得很慘。

所以我說,「做人的成功」跟「做事的成功」是完全兩個概念。

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每個人有不同的職業,每一個人都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他的最頂點,比如說,我是一個搞政治的,那我能夠在這個領域中達到的最頂點,可能是美國的總統;我是搞藝術的,那可能我達到的最頂點是做一個大藝術家;如果我是一個木匠,可能我做得像魯班一樣,做一個了不起的木匠。

每一個人在自己的職業範圍內,都有他的一個最頂點。但是如果我們拋開職業,就一個人做人來講,他能夠達到的頂點是什麼?

按照中國的哲學來說,就做人本身來說,你最成功的不是做總統,那只是一種職業而已。儒家認為,做人最成功是能夠做到聖人;那麼佛家理解,做人最成功的是能修成佛;而道家認為,能夠修成真人,是最高境界,這些是他們認為,作為一個人能夠到達的頂點。

就像我們今天看到,比如說,我們在灣區有很多IT的大公司,像Google,他的創始人是誰呢?是佩奇和布林這兩個人;蘋果的創始人是誰呢?史蒂夫・喬布斯;雅虎的創始人是誰呢?楊致遠,現在我們可能還能夠知道,再過幾十年有多少人知道楊致遠?就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因為現在Yahoo這個公司都已經賣給人家了;IBM的創始人是誰啊?你們可能還有人知道的,但是不像知道喬布斯的人那麼多了。

美國100年前的鐵路大王是誰呀?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所以我想起來司馬遷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從古到今,有錢的人太多了,富貴有地位的人太多了,就包括我們現在,比如說知道美國的副總統,是麥克・彭斯。前兩年的副總統,是……拜登,我都快忘了他了,再過100年,美國副總統是誰,沒多少人知道了。

就是有錢有地位的人能被人記住的很少,真正能夠被人記住的,是「倜儻非常之人」,就是說你做事很成功,你可能不會被人記住。但是如果你做人很成功的話,才能夠真正在歷史上留下一筆。

 

【做事成功,需要很多條件】

再有一個,我覺得做事成功跟做人成功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就是一個人做事成功,不僅需要這人的能力,當然做事成功是需要聰明才智,但是更多呢,還要看什麼?還要看機緣,還要看是不是有貴人相助,是不是?

我在講《笑談風雲》第二部的時候,提到一個倒霉的人,叫做李廣,飛將軍李廣,他就很倒霉,他歷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他的理想是能夠封侯,但是他的理想一直沒有實現。在漢文帝的時候,李廣就表現出了對匈奴的作戰非常勇敢,這人武功非常的高強,徒手和猛獸格鬥,漢文帝當時說了一句話,如果你生在漢高祖時代,你封個萬戶侯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後來宋朝人寫詞:「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就是說李廣這個人,以他的能力如果生在漢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是沒問題的!結果他怎麼樣?他歷經文、景、武三朝,不但沒有封侯,最後自殺而死。

李廣的一生說明什麼問題?你光有能力行嗎?不行!你需要有機緣。按說他的機緣也是不錯的,因為當時景帝的時候有「七國之亂」,那就是一個將軍立功的時候,立功就可以封侯嘛,他立了功也沒封成侯。漢武帝的時候開邊,對吧?不斷的打,對外擴張戰爭,當時李廣手下那些小兵都封侯了,幾十個人封侯,李廣也沒封侯,所以光有機緣不行。

他當時有機緣,那麼多次戰爭,李廣自己說「吾自結髮以來,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有一次皇帝認可他的成功,他就封侯了!結果是一次都沒認可,所以他光有能力、有機緣還不行,還要有貴人相助。所以我想說的是什麼呢?就是一個人做事成功,很多時候不是你能夠決定的,所以中國人講「天命」。

 

【做人成功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但是一個人能不能做人成功,這個是你自己就能決定的,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他不需要其他別的人給他提供什麼機緣,他在菩提樹下坐了49天,一下子開悟了,他就達到了佛家認為的一個人最成功的頂點,他就成佛了。

就是說一個人做事的成功需要很多外在的條件,而一個人做人是不是成功,他只要自己有決心,而且真正能夠下決心做下去就行了!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點,就是做事的成功跟做人成功的不同。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看待中國歷史,就會有一個不同的視角。我記得我做完《笑談風雲》之後,新唐人電視台的一個主持人叫方菲,她和我有一次對談。她當時說,很多人看中國歷史,都覺得很悲觀,因為什麼呢?因為看到很多人,很好的人,但是生活很不如意,最後結局也不好,比如說孔子,很典型的一個例子。

孔子曾經做到過魯國的司法部長,但是後來呢?由於魯國的國君被齊國送來的女樂給迷住了,不理朝政,所以後來孔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55歲,周遊列國14年,到69歲的時候重新回到魯國,沒有一個國君採納他的主張。宋國、魏國、楚國、陳國、蔡國,他去了很多國家,沒有一個國君採納他的主張,最後,很多人看孔子真得很慘,「絕糧陳蔡」,還有人說孔子像喪家之犬,孔子還說這個喪家之犬對我來說還形容的挺恰當的!那個時候就是這麼狼狽。

回到魯國之後,儘管魯國的國君稱孔子為國老,但是就是不用他的主張。所以孔子也沒辦法,只好把他的主張寫到了《春秋》裡,如果我們要是站在當時的這個歷史背景來看,那孔子就很失敗的,因為他想做的事都沒有做成,他最心愛的弟子,可以接替他衣缽的顏淵又提前病死了。孔子痛哭流涕地說:「天喪予!天喪予!」老天爺就是不讓我活呀!是吧?

但是呢,如果你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孔子又是一個很成功的人。他被封為「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的學說被後代研習2000多年!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成為中國的一元官學!就是你從他那個時代來看的話,他做得並不成功,但是從歷史來看的話,他又是非常成功的!

其實岳飛也是這樣,我們看到岳飛也是懷著理想,要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統一恢復中國的疆域,但是他這個事情沒有做成,而且最後死在風波亭,死的也很慘。那就是他的理想沒有實現,但是他做人很成功,留下了「精忠報國」,這些非常珍貴的價值觀,也使得今天的人懂得了什麼叫做「忠」。文天祥也是這樣,他想驅除韃虜,趕走蒙古人,恢復南宋的江山,最後這個事情也沒有成功,自己在元大都監獄被關了三年的時間,最後死在了菜市口。

當時文天祥在臨行之前,向著南方,就是原來南宋都城的方向拜了三拜,站起來之後整理了一下衣服,說了一句話:「吾事畢矣。」我的事情做完了。

他的什麼事情做完了?他恢復大宋江山了嗎?沒有。他把趙家再重新立為皇帝嗎?他也沒有。當時忽必烈給他開出條件,只要你投降,我讓你做元朝的宰相,你不是有才能嗎?你不是有一套濟世安民的理想抱負嗎?只要你投降我元朝,我就讓你做宰相,文天祥也拒絕了。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兒被賣為奴隸,在宮裡邊當奴隸,受了很多的苦,他的女兒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我們受了很多苦。但是他女兒不會說父親你投降吧。文天祥很難過,因為當父親嘛,對自己的女兒肯定是……他給他女兒寫了一封信,他說爹爹管不得,我這個當爹的人沒辦法呀,我也管不了你,非常的痛苦。就是他想救自己的家人沒辦法,挽救大宋江山沒辦法,驅除韃虜沒有辦法。

既然你這些事都沒做成,你怎麼能說你事兒做完了呢?「吾事畢矣」,什麼事情做完了呢?他的事情就是他達到了儒家的那個理想,就是「捨身取義,殺身成仁」,就是說他做事情本身不是目的,但是他做人成功了,他給我們今天留下了《正氣歌》,我們今天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忠」,什麼叫做「正氣」,所以說他的做人是非常成功的。

那麼這個成功,就是我講的第二個觀點,就是成功是做人的成功,而且一個人做人能不能成功靠的是自己,而不看任何外在的條件,是你自己想不想成功的問題。

成功還有第三個層面的東西,這個就有佛家的意味了。因為佛家經常講一句話「圓滿成功」,一個人真正能夠達到了那個儒家的聖人的境界,或者佛家的佛的境界,或者道家的真人的境界,那就是圓滿成功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現在生活在俗世中的人,現在大家都沒有達到佛道神仙或者聖人的地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是成功的。

但是呢,如果我們真正找到了可以皈依的真理,那麼我們就是走在成功的路上,而且沒有人能夠擋住你,因為成不成功是你自己說了算,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法輪功的修煉者,想跟大家分享的對於成功的認識。

至於說快樂,如果一個人真正能夠達到這種圓滿成功,那種快樂和幸福是永恆的。感官的享受,物質的佔有,帶給你的是一時的東西,它並不能給你真正的智慧,而且這種快感是很快就會消失掉,就跟人吸毒品一樣,就是毒品越來越強,也只能給他一時的快感,並不能給他永久的快樂,而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一種智慧。

我以前演講的時候,曾經引用過喬布斯說過的一句話,2001年,在接受《新聞周刊》採訪的時候,他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我願意把我所有的技術拿出來,換來一個下午的時間和蘇格拉底坐在一起。」也就是說,從他的角度來講,儘管他可以做成蘋果,就是他已經是一個很成功的人了,但是他知道那種成功只是事業的成功,而對於智慧本身的追尋,值得他放棄所有他已經有的技術,去追尋一種更高的智慧。他的那些東西,什麼發明蘋果,什麼這些東西我都可以不要,我只希望能夠跟蘇格拉底在一起坐半天的時間,因為從那裡他會得到終極的智慧,也會能夠得到真正的成功。

這是今天我想跟大家所要分享的對於成功和快樂的一點個人的看法,我就先講這麼多吧,謝謝大家!

(全文完)

(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2017年5月27日在舊金山灣區的演講錄音整理。文字整理:黃迪安)

-節錄自
章天亮的網頁》文化反思》章天亮舊金山演講(二)從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汲取成功與快樂的智慧

章天亮旧金山演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