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萬國來朝的盛況!

一般來說一個強大的國家總是要通西域的,漢、隋、唐都是這樣。西域在現在新疆的西部和新疆以外,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叫做西突厥,跟東突厥相對的,西突厥的領土東面和東突厥相接,大概在現在新疆的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它的西面能夠到達波斯(今伊朗),南面到達現在的克什米爾,北面到達瀚海(西伯利亞南部),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所以西域諸國它們都向西突厥臣服。

在太宗年間西突厥發生一些內亂,非常的混亂,後來一位叫做咄陸可汗的人,在貞觀十三年重新統一了西突厥,但這個人非常的兇暴,脾氣很大、很暴虐,侵略大唐的疆土,結果被安西都護郭孝恪給打敗了,打敗之後咄陸可汗被一路追擊,跑到吐火羅,吐火羅在現在阿富汗的北面,當時西域各個國家,包括西突厥這些部落,聯合請太宗皇帝為他們立一個新的可汗,貞觀十六年時,太宗皇帝就給西突厥立了一個乙毗射匱可汗。

在更立西突厥可汗之前,大唐還對西域的一個國家用兵,這個國家叫做高昌,高昌的國王叫做麴文泰,麴文泰過去一直是依附西突厥的,西域各國如果要和中國交通的話,高昌國就阻擋著,高昌是在這個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上,無論走南道還是北道都要經過高昌國,高昌國就是現在新疆的吐魯番地區。

所以當時高昌國擋著西域國家,不向大唐朝貢,那麼這樣太宗皇帝當然是不能夠接受的,在貞觀十三年太宗皇帝任命侯君集做交河道行軍大總管,進攻高昌,當時高昌國王之所以如此猖獗,就是他覺得茫茫大漠,大唐軍隊根本就過不來,沒想到唐軍真的來到了高昌國,麴文泰看到唐軍來了之後,不知所措就病死了。病死之後他的兒子麴智盛繼位,後侯君集派人攻城,麴智盛走投無路只好投降。

貞觀十三年的時候滅掉了高昌,西域還有兩個國家被滅,一個是焉耆,一個是龜茲,分別是在貞觀十八年和貞觀二十一年被滅,原因也都是因為他們不服大唐的管束,或者是侵略大唐的疆土,或者是阻斷大唐跟西域之間的交流。

大唐北面在東突厥滅亡之後,在草原上又崛起了一個新的強大的部落,原來東突厥的北面是鐵勒部,鐵勒布分成很多小的部落,其中有一部叫薛延陀,薛延陀就趁機就坐大了,坐大之後其他別的小部落被它欺負,然後薛延陀也去侵略大唐的疆土。在貞觀二十年的時候,太宗皇帝派江夏王李道宗去進攻薛延陀,把薛延陀給滅了,這一次滅薛延陀是大唐非常大的一次勝利!唐太宗親自做詩來記述這個功績,同時把在中國北部,外蒙古到北部西伯利亞一帶,劃分成了很多的州府,由大唐來直接管理。

太宗皇帝對少數民族他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從不以自己大唐強大的軍力,或者是文化的強大去敵視、輕視少數民族,經常是以平等之心來對待他們,所以每次一個民族被滅之後,唐太宗經常只是對他們的酋長或者將軍加以責備,但是並不是真的很嚴厲的處罰他們,還經常封他們到中央政府來做官。

每次戰爭勝利之後,通常來說把你打敗了嘛,過去你侵略我們大唐的疆土,擄走很多我們的人民做奴隸,現在都可以把人民釋放了是吧!讓他們都自由,但是唐朝都是花錢,按當時奴隸的價格,花錢把被擄走的人贖回來,然後朝廷給這些人路費,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同時這些人可以免除10年的稅務,這樣能讓他們生活安定下來。唐太宗曾講了這樣一番話:「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敵。」

在滅掉了薛延陀之後,當時這些鐵勒部其餘小部落以及少數民族,他們共同請求唐太宗做他們的首領,當時他們就請唐太宗做「天可汗」,所謂「天可汗」就是「天王」的意思,唐太宗以後在跟少數民族互相之間通信的時候,他不寫大唐皇帝,而寫「天可汗」。薛延陀被滅之後,為了方便少數民族去大唐朝見,所以就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開了一條路,這條路叫「參天可汗道」,等於各個少數民族如果要到大唐去朝見「天可汗」的話,就可以順這條路過去,這沿路設了68個驛站,可以在驛站裡休息,提供飲食。

在貞觀八年的時候,有次唐高祖李淵舉行宴會,讓被俘的東突厥頡利可汗跳舞,讓南越酋長一個叫馮智戴的人吟詩,然後李淵就笑著說:「胡越一家,古今未有」,就是大唐漢人,能夠和少數民族融為一家,這是從古到今都沒有過的。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三季《隋唐盛世》第二十五集《萬國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