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戰爭-唐太宗親征高句麗

NL-dec-2

我們知道大隋的滅亡,和隋煬帝三次遠徵高麗是有關係的,在唐代初年也有三次對高麗的大規模戰爭,第一次戰爭發生在貞觀十九年,當時唐太宗親自領兵去征高麗,還有兩次發生在高宗時代。

 

當時朝鮮半島北面是高麗國,南面則有兩個國家:在西面的百濟,以及在東面的新羅,當時朝鮮半島上有點像中國三國時代的感覺。在隋煬帝時期,當時抵抗隋煬帝的高麗國君叫做高元,後來到了唐高祖開國以後,武德年間,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都和大唐修好,維持一個良好的外交關係,同時也接受大唐的冊封,這時候高麗國君是高元的異母弟,叫做高建武。

 

貞觀十六年時發生了一場政變,高句麗的一位權臣,這人姓淵,李淵的淵,叫淵蓋蘇文,在中國的史書中,為了避唐高祖李淵的諱,所以管他叫做泉蓋蘇文。這個泉蓋蘇文,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發動政變,就把高建武就給殺了,殺了之後就立了高藏做高麗的國君,他自己自封為莫離支,莫離支就相當於宰相,軍政大權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中。

 

接下來泉蓋蘇文就聯繫百濟去進攻新羅,新羅就向唐朝上表求救,唐太宗最開始寫信跟泉蓋蘇文,告訴他不要打,但是泉蓋蘇文不聽,新羅又一再求救,所以太宗皇帝決定親徵高麗。

 

當時任命張亮做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讓他從山東過海去打高麗,同時任命李勣做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從陸路去進攻高麗。最開始打得還是比較順利,張亮過海之後攻佔了卑沙城,卑沙城就是現在遼寧的大連;然後李勣攻下了蓋牟城,蓋牟城就是現在遼寧的撫順,然後大軍繼續推進,就推進到了遼東(今遼寧遼陽)。

 

這時候高麗派步兵跟騎兵混合兵種四萬人來救,結果被江夏王李道宗給打敗了,李道宗打仗很厲害,打敗了高麗的援軍之後,太宗也帶大軍趕到,就包圍了遼東城。在遼東城下攻城的時候,唐太宗看見一個士兵背的土特別多,當時他們攻城的時候是填土,堆土山攻城,太宗皇帝讓那個人把自己背的土的一半交給他,唐太宗親自放在馬上運土攻城,所以當時士兵的士氣很高漲。

 

12天的時間攻下了遼東,遼東是當年隋煬帝打了很長時間打不下來的,高句麗的北部都督一個叫高惠真,一個叫高延壽,率領了15萬軍隊來營救,結果太宗皇帝運籌帷幄,那仗打得非常漂亮,大概前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就把這15萬的軍隊給擊潰了,當時殺死敵軍大概有兩萬多人,最後高延壽和高惠真,率領三萬六千人投降了大唐。

 

打下遼陽之後,大軍就一路向下推進到了安市(今遼寧海城),結果在安市城下遭到了激烈的抵抗,這場戰爭在安市城下打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打得非常艱苦,當時太宗皇帝親自指揮攻城,也是填土山,土山堆得比城還要高,然後居高臨下向下射箭。

 

土山堆好了之後,突然間塌了,塌了之後壓在城牆上,把城牆給壓塌了!這本來是一個攻城的好機會,結果安市城城主帶著幾百個士兵就從城裡邊衝出來,反而把土山給攻佔了,本來土山堆得高是要攻城,現在把土山給丟了。之後唐軍就開始攻這個土山,一連攻了三天都沒有攻下來。

 

這個時候時間已經進入到9月份了,這時是陰曆的9月15日,陽曆都10月份了。我們知道在東北,到了10月份的時候草木乾枯,河水開始結冰。太宗皇帝一看軍糧已經不多了,幾乎要吃光了,但是安市城遲遲攻不下來,所以太宗皇帝就下令撤軍,9月18日的時候撤軍。

 

撤軍前在安市城外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活動,當時高句麗的士兵也趴在城牆上看,等到太宗撤軍的時候,安市城城主率領手下的將軍和士兵登上城頭,遙拜太宗,給太宗皇帝磕頭,送他走。太宗皇帝為了鼓勵他們:你們打得很好,打得很勇敢,我們都沒打進去,命令人賞給他們100匹絹,就這樣太宗就撤軍了。

 

撤軍回來的時候天寒地凍,本來這場戰爭打下高麗十幾座城,殲敵有四萬人,大唐士兵損失並不多,只損失了2000多人,但是在回軍的時候遇上了大風雪,所以很多唐朝的士兵在回軍的路上被凍死,加上糧草不足,很多士兵死在了撤軍的途中。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三季《隋唐盛世》第三十一集《盛唐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