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唐代會寫詩是大事?

為何在唐代會寫詩是大事?

 

有專家考證,唐朝有傳世詩作五萬五千餘首,史載詩人三千七百餘位。打開《全唐詩》,帝王、后妃、忠臣、酷吏、優伶、隱逸,無不有詩。在大唐朝,差不多會寫字的人就能作詩。堂上坐的是詩人,路上走的是詩人,牢裡關的也是詩人。唐人處世的首要就是寫詩,不會寫詩的人是不好混的。詩歌的唐朝,詩人的唐朝。誠如是。這是唐詩的驕傲。

 

唐朝的文化是多元的。文有韓愈、柳宗元,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書有顏真卿、柳公權,還有張旭、懷素。「顏筋柳骨」、「癲張醉素」,後世書家推崇備至。畫有閻立本、吳道子。而閻立本居然「因善繪事而貴為右相」,這恐怕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是絕無僅有。此外,還有大歌唱家李龜年,大音樂家張野狐,大舞蹈家謝阿蠻。在唐朝,舞劍也是一門藝術,男有裴旻,女有公孫大娘。

 

唐朝是一個「追星」的時代,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會有無數的粉絲。當然,若論唐人最愛追什麼星,那自然還是「詩星」。

 

詩歌在唐朝何以世人如此追捧?在中國的科舉歷史上,只有唐朝的科舉制度別具一格,不但要考四書五經和策論,還要比寫詩,而且還把詩的優劣作為首要的取仕條件。也就是說,縱使你身負經天緯地之才,不會寫詩也是枉然。

 

在唐朝,除了各級考試要考詩歌以外,朝廷裡還經常舉行詩歌大賽,並以此作為各級官員提拔重用的參考和身份的標榜。

 

——節錄自《看中國》《文化漫談》《為何在唐代會寫詩是大事?》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6/09/17/61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