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汲取成功與快樂的智慧(上)

今天很高興能夠來灣區跟大家見面,來談一點我在學習中國文化過程中的一些心得。

我開始準備這個內容的時候,我發現這個題目很難講,為什麼呢?因為你要去告訴別人怎麼成功,首先自己需要是一個成功的人,而我對這點沒有太多的信心,我算是一個成功的人嗎?但是,我在讀史的過程中,畢竟還是看到過很多的成功人物,所以今天我們可以談一談成功和快樂,我想談一談自己對「成功」和「快樂」這兩個詞的理解,這兩個詞是不一樣的概念。

 

【成功的人和快樂的人】

快樂的人,不見得一定是一個很多人心中成功的人,所謂成功的人也不見得很快樂,其實我們看到歷史上很多的人建立了很大的功業,這種人他們最後的心裡邊是很寂寞的,因為他們思想的深度和他們思考的問題沒有多少人能懂。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兩個大英雄在爭霸的時候,可能一方被另一方打敗了,成功的那一方並沒有把失敗的這一方殺掉,而是給他一條生路,有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是因為那個成功的人他有多麼大的心胸,而是因為只有對手才最了解他,才最是他的知音。

我在講《笑談風雲》第二部的時候,提到過漢武帝身邊有一個非常博學的人物叫東方朔,這個東方朔闖了多大的禍,漢武帝都不殺他,給他的處罰都很輕微。我感覺漢武帝身邊需要這樣一個人,就是他需要有一些人能夠幫他開心,因為如果一個大英雄,大家都是仰望他,不敢跟他開玩笑,我想那個大英雄他的生活也是很寂寞。

【吳清源的「失敗」與「成功」】

今天我們想談關於成功與快樂的智慧,在談這個之前,我想講一個故事,這兩天在網絡上有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新聞,就是中國,或者說全世界圍棋界最高的高手叫柯潔,和人工智能阿爾法狗(AlphaGo,即阿法圍棋)的比賽,結果是柯潔三連敗。

我今天在這裡,並不想談人工智能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我想談八十多年前和圍棋有關的一件往事。這個事情發生在1933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幾乎所有了解圍棋的人都聽說過的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吳清源。

吳清源在圍棋界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在1914年出生,在2014年去世,整整活了一百歲。他在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時候,是圍棋界的一個傳奇,他在七歲的時候開始學圍棋,到十一歲的時候基本上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這個人很奇怪的是,他沒有老師,他幾乎就是無師自通。當時民國的總理段祺瑞把吳清源請到他的府上陪他下棋,一個月一百塊大洋。那個時候,一個警察一個月掙六塊大洋,可以養活一家人,能夠買自己的房子,還可以僱一個傭人,而這個小孩十一歲的時候,就在段祺瑞的府上,陪他下棋,一個月掙一百塊大洋。

後來到十三歲的時候,吳清源的棋力在國內已經沒有對手了。當時日本的圍棋比中國的圍棋要先進很多,雖然圍棋是日本從中國學去的,但是日本有一個職業棋院的製度,就是日本有職業棋手,而中國的棋手都是業餘的。日本的圍棋界當時有四個世家,其中最厲害的一家叫本因坊,這個像是金庸小說中的武林高手。本因坊的家族在選掌門人的時候,不是父子相傳,而是師徒相傳,就是很多徒弟,誰的棋力最高,誰就成為本因坊的下一代掌門人,這個人一旦繼任為本因坊的掌門人之後,他把自己的名字都要改掉。

吳清源那個時代,日本本因坊的掌門人叫做田村保壽,這是他的本名,但是他繼位為本因坊的掌門人之後,他的名字就改為秀哉,就像過去皇帝登基後要改年號,你會知道日本對圍棋的重視。秀哉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尊榮無比,吳清源當時在中國的時候,日本棋院有一個元老叫瀨越憲作,當時是七段,這個人聽說了吳清源,就派了他的一個高徒叫做橋本宇太郎,在1928年的時候到中國測試吳清源的棋力,後來橋本宇太郎回國之後,極力地推薦吳清源,於是就安排吳清源東渡到了日本。所以吳清源到日本的時候,他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

日本人對圍棋是嗜棋如命,這裡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在二戰末期的時候,日本的本土已經不斷地被盟軍轟炸了,當時日本這兩個頂尖高手橋本宇太郎和岩本薰兩個人在一個地方下棋,當時盟軍的炸彈扔下來之後,氣浪把橋本宇太郎從屋子裡邊扔到了院子裡,那一盤棋都掀翻了,橋本宇太郎爬起來了之後,撣了撣身上的土,跟裁判商量了一下,然後復盤再戰。

他們下棋的地方在廣島,那一天是1945年8月6日,投下的那個炸彈叫「小男孩」,大家知道,這是美國投向日本廣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地點離他們下棋的地方只有10公里,所以那局棋被稱為「核爆名局」。你可以知道日本人對圍棋這種癡迷重視的程度,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所以日本的圍棋那個時候要遠遠超過中國。

就在這種情況下,吳清源到達了日本。

當時日本圍棋界的一個新銳叫做木谷實,和吳清源他們兩個人發明了一種新的圍棋佈局方法,當時稱為新佈局法,這個新佈局方法和當時日本本因坊這一派,包括日本傳統的棋界佈局的方法完全不一樣,所以當時他們這個新的佈局法提出來之後,日本整個棋界都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離經叛道的做法。

吳清源很有幸得到了一個機會,他在日本最強的十六個棋手比賽中勝出,這樣,他就有機會挑戰日本圍棋界的第一高手,就是本因坊的掌門人秀哉,秀哉當時和吳清源較量的這個棋局具有歷史性意義。

當時下棋的時候,是在1933年。而1931年9月18日發生了日本侵華的「九一八事變」,所以1933年中國的吳清源和日本的秀哉這個對局,就有了中日兩國較量的一種民族性的色彩,而這一棋局從1933年的10月16號一直下到1934年的1月19號,下了三個月零三天的時間,當然他們不是每天下,他們是每個星期下一次,當時這個棋盤的棋譜,每週都在日本的《讀賣新聞》上登出來,那個圍棋的起伏結果,就像現在人看電視連續劇,特別過癮。

他們每次下完棋,有的時候就過幾招,一個禮拜就結束了,登出來之後,一堆人開始研究。吳清源當時和秀哉下棋的時候,他執黑先行,第一點就在三三這個位置,日本當時這個佈局的時候一般第一次都要點在小目的位置上。

吳清源的第二招點在斜對角的那個星位上,第三個子點在天元這個位置,這種路數,當時的日本棋院根本就無法接受。所以他們給吳清源這個三個子起了一個名字,叫鬼怪手。所以當時秀哉看了這三手之後,就叫停了,因為吳清源執黑先行,所以秀哉有一個特權,就是他可以叫停。就是我今天我不下了,我得回去休息一下,當時叫打掛,就是封盤了,所以秀哉每到自己不知道如何應付的時候,就停下來,回去之後,他就召集本門弟子開始開會商量。

當時吳清源不是跟秀哉一個人下,當時吳清源是以一人之力挑戰日本全部高手,每個星期下一次,而且,會看棋的人都知道,當時吳清源以黑棋一開局就非常好,而且這個優勢一直保持到中盤。如果這種情形持續下去,秀哉就輸定了,當然日本人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他們看到一個權威失敗了,那肯定是有一個新的更強的東西可以去學習,他們有一種好奇心,一種興奮感。但同時,又覺得秀哉如果輸了,對於日本來說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情,下到第160手的時候,秀哉突然下了一個非常凶悍又巧妙地一個子,然後在吳清源的中盤侵進去一大塊地盤,秀哉之後一直保持著微弱的優勢。到封盤的時候,點算是吳清源輸了一個子,就是大概二目棋。

秀哉好像是贏的,但是他贏得不太光彩,因為他可以回去想一個禮拜,再加上他又可以和他的弟子們一起去探討,下一步應該怎麼走,但是,秀哉畢竟還是贏了,保住了日本圍棋界的面子,這是1934年初。

但是,這個事情沒有完,後來等到1938年的時候,秀哉名人準備要退休了。退休之前,他要下一些棋。目的是要找到日本圍棋界最高的高手來接替他,他說我自己不再擔任本因坊的掌門,我也不把這個本因坊的掌門這個名號限制在這一個家族裡邊,全日本誰棋藝最高,誰就獲得「本因坊」的稱號。在這次引退賽中,當年和吳清源一起發明新佈局法的日本圍棋新銳木谷實戰勝了秀哉,吳清源那個時候沒有入日本國籍,所以他沒有權利去爭奪日本圍棋界最高的這個榮譽,但他們想知道木谷實和吳清源到底誰的棋力更高一點。

於是從1939年開始,他們就舉行了十番棋,就是吳清源和木谷實之間的對決,這場對決讓日本人很沒面子,為什麼呢?咱們現在下圍棋,黑白子就是執黑先行,然後要貼目,那個時候沒有貼目,就是下贏了就下贏了,下輸就下輸了,沒有貼目那一說。所謂十番棋,就是兩個人輪流執黑,這樣比較公平,五局你執黑,五局我執黑,看誰圍棋的功力更強一點,但是有一個規定,就是如果我連贏你四盤,我就要把你降級了。

這裡有幾個圍棋的術語,比如說我是九段,你也是九段,那麼你五局執黑,我五局執黑,這個叫做分先,就是這個先手是分開的,平均分開的,如果我覺得你棋力不如我,叫先相先。所謂先相先,就是你執兩局黑旗,我執一局黑棋。如果你跟我圍棋差兩段,叫定先,就是你永遠執黑,就是它有這樣的這個圍棋級別的這種排列。

當時,木谷實和吳清源下棋的時候連輸了三盤,他再輸一盤,就要降級了。這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個恥辱,因為你一旦連輸四盤之後,你如果輸第五盤那就是輸了五盤了,再輸就是負五負六,你終身都沒有翻身的機會,你就永遠在對手面前低一級,當時木谷實就急的就把自己的頭髮全剃光了,表示我無論如何要贏。他下圍棋的時候,由於長時間痛苦的思考,鼻子流血,之後昏倒在地,跟他對面下棋的吳清源連這個都沒看見,他下圍棋非常專注,就看那個棋盤,木谷實昏倒了他都不知道。木谷實最後還是輸了,被降級。

從1939年開始,日本所有的圍棋高手,爭奪最高的就是日本第一高手的稱號,爭完了之後就去跟吳清源下,吳清源從1939年到1955年,16年的時間,每年下十番棋,把日本所有圍棋高手全部降級。

這個人太牛了,是吧?當時日本天皇是昭和,所以他們封吳清源做「昭和棋聖」,也稱他為「大國手」,就是這麼牛的一個人,他在和秀哉名人的那一局棋對決,不是輸了嗎?

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吳清源最成功的不是那16年把日本所有棋手全部降級,而是他和秀哉名人對局的時候輸的那一局棋,因為當時吳清源在輸了之後,曾經有人問過他,說在秀哉下了第160手那一子之後,你還是有機會贏他的,為什麼最後終於輸了呢?吳清源笑了笑說:「還是輸了的好。」

而吳清源那時候多大呢?吳清源那個時候只是一個19歲的少年,他可以在一戰成名的時候,他選擇了退讓。在我看來,他最成功的不是那16年全勝時期,而是他退讓的那一步,那個是讓我非常佩服,甚至是很尊敬的一個選擇。因為他不是做事情的成功,而是做人的成功。

(未完待續)

(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2017年5月27日在舊金山灣區的演講錄音整理。文字整理:黃迪安)

-節錄自
章天亮的網頁》文化反思》章天亮舊金山演講(一)從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汲取成功與快樂的智慧

章天亮旧金山演讲(一)